經文講座
2024/08/05經文講座
鳩摩羅什版的金剛經翻譯筆法,於第二分中先描述已體現如來藏之菩薩(菩薩界是指心之境界),應時時觀照與保任如來藏。而累世種善根之善男子善女人,見(現)無上正等正覺心,應如是安住(穩固;保任)此心。然而,如何降伏其(心),此心係所指何心?第三分之經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即在描述(心)能化現於十大類。何種心能千變萬化而呈現所有之十大類?一再強調,佛法全部都在講述心法,不是描述外界之物質界或生物界。自身心能因心之執著(或稱住;沾染)而化現於此十大類,隨心流轉於法輪中,被法輪所轉,即一般所說的(隨業流轉)。
已經體現摩訶的菩薩境界,能將化現於十大類之所有眾生心滅度(滅度即是隱沒之義)。體現如來藏者,自心仍執存有眾生心(此境界是大乘,仍未為最上乘),即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中,六祖慧能大師所說的自心眾生(千百億化身),生什麼心就化現這十大類的某一類。化身(心)會隨心所轉。(題外話:中國四大名著之西遊記實為證悟者所著,是藉以唐玄奘前往印度取經而虛構三位徒弟,其中能千百萬化的大徒弟孫悟空能七十二變實指化身心能依心所轉而變化。然再怎麼神通廣大能逃不出如來佛手掌心,實隱喻化身之心仍不離法身)。因此見摩訶者仍須降伏化身(心)。
【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即【隱沒】自心眾生。然實則也無眾生之心可隱沒,(注意:是隱沒而不是消滅。眾生心無法消滅。例如:自己歷經一件事或心中一個影像,你不想就沒有,一想又出現於心中,出現與隱沒全然是心的作用)。是故,【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實則也沒有眾生心可以隱沒,所有眾生心本就於如來藏中,未曾生也未曾滅,即為此義。
【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為何經文中重複的【若】字沒有刪除?一般中文文章若是一段文句中重複出現字,一定不重複出現,此是為了文章嚴謹與雅緻。然此段為何【若】字重複出現八次?是鳩摩羅什大師譯經團隊忘記刪除?還是此若字別有用義而必須加在各類而不能刪除?為何【若】字重複沒有刪除?此【若】字於《左傳,定公四年:【若】聞蔡將先衛,信乎》,係指【像似】用義。因此【若】卵生,【若】胎生……等十大類之(眾生),均是自身眾生心所化現。與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中,【…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是故,十大(類)於如來藏者實則本是幻(象)(注意:不是幻相)。但對未見性者因隨類而應的生活著,其會認為是真是存在。
是故【若】卵生之後面八個【若】字,均不得刪除,是再強調這十大類對見如來(見性)者而言本是虛幻。因此,這八個【若】字是有其用義。
而且注意:(卵生)是排在第一位,而不是胎生排首位。此是為何?因為六道輪迴中投於卵生之類者是最多。世尊在講述金剛經時已經就知道了。